2021/5/13 9:43:03 1871
张天桃
今年5月7日和8日,本人有幸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分会举办的“第一届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创新大会”,见证了分会的启航仪式、机构的建立、专家组织及业内领导和大咖的精彩发言。专家们的研究方向及发言的内涵和侧重各不相同,但关键词离不开:绿色、低碳、节能、降耗、智能、智慧、创新等。给我的启示:绿色低碳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际上,绿色低碳就是绿色建造与传统建造模式的主要区别,绿色建造以环境保护为主要标志,关注建筑工程全生命期的环境影响,包含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对地质条件及周边居民的影响等,而传统模式多关注安全保障和成本降低。由于传统建造模式具有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特点,据统计,我国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占能源消费总量达46.5%(含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其中全国建筑碳排放占总能源碳排放的51.3%,因此建筑业的高排放是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重要方面,因此,建筑业只有转型升级为绿色建造,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绿色建造包含工程立项策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运维管理、拆除处置等全过程,同时,又以“集约化、工业化、信息化、产业化、绿色化”为特征。可以说,绿色建筑是产品,绿色建造是生产这一产品的过程,建造的过程如果采用智能化技术替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就是智能建造,智能建造可以大幅度提升建筑工程生命周期建造、管理、处置的便捷性,使建造过程有序、高效、节能减排,加速绿色建造的发展,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的低能耗绿色建筑、零碳建筑和产能建筑。
为实现建筑节能和低碳的目标,政府及从业者需要建立必要的能力体系:如管理能力(组织、管理、指挥)、技术能力(生产、设计、施工、运行)和理论能力(标准、计算、考核),为全方位推动建筑高质量发展服务,包括新建建筑、既有建筑、绿色城区、新型建筑工业化、科技支撑等协同发展。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1、推广新能源技术应用;2、挖掘本土低碳建材;3、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4、绿色施工;5、智慧建造;6、建筑工业化。要更多采用绿色施工技术,改善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施工对周边的影响,尽量采用结构拆解方法替代传统拆除,改善拆卸后建筑废弃物的完整性,提升垃圾分类效率。尽量使用具有清洁、绿色、低碳特点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绿色建造的主要技术要求有:1、采用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一体化装修的方式,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整体提升建造方式工业化水平;2、结合实际需求,有效采用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相关技术,整体提升建造手段信息化水平;3、采用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组织管理方式,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协同,整体提升建造管理集约化水平;4、加强设计、生产、施工、运营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合作,强化专业分工和社会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绿色建造产业链,整体提升建造过程产业化水平。
为落实国家倡导的绿色低碳的政策,2021年3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已发布了《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在湖南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常州市3个地区开展绿色建造试点,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绿色建造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实施体系以及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为全国其他地区推行绿色建造创造经。江苏省住建厅在苏建办〔2021〕66号“关于推进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了绿色建造的具体规定及政策措施。
《导则》中有关碳减排规定有:1、优先选用高强、高性能、高耐久、耐腐蚀、抗老化材料,延长建筑使用寿命,降低部件更换频次,从长远角度降低原材料消耗,实现源头减排;2、应建立涵盖设计、生产、施工等不同阶段的协同设计机制,按照标准化、模块化原则对空间、构件和部品进行协同深化设计。通过生产、施工各方的前置参与,避免设计中的错漏碰缺,提高部品部件适配性,提高工程易造性,减少返工浪费;3、应充分考虑施工临时设施与永久性设施的结合利用,实现“永临”结合,减少重复建设;4、应采用适用的安装工法,制定合理的安装工序,减少现场支模和脚手架搭建;5、应积极推广材料工厂化加工,实现精准下料、精细管理,降低建筑材料损耗率;6、应监控重点能耗设备的耗能;7、应加强施工设备的进场、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拆除及退场管理,减少过程中资源消耗。
作为负责任、有追求的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从业者,我们必须顺势而为,积极紧跟国家大政方针,无论投资还是施工,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生产的产品和房产达到绿色低碳的要求,为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要认真组织学习有关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的技术及政策规定,为更好地运用推广打下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