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中国)-App Store

网站首页 集团简介 新闻中心 精品项目 资质荣誉 企业文化 交流园地 联系我们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培训心得

2021/4/30        6955

南京分公司 陈修桐

2021年4月20日由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举办的“2020年江苏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编写理论与实务”培训班在南京白金汉爵酒店顺利开课,省著名QC评选专家 徐珣祁敏 两位老师分别对“问题解决型课题”及“创新型课题”典型案例解读、活动程序、统计方法及成果发布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解读,来自全省一千多人参加本次活动,960篇优秀QC活动成果参与发布与交流,我有幸参加本次交流培训,现就《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培训一些心得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一、“问题解决型课题”活动程序(徐珣老师

 1.选择课题

1.1、新准则与旧准则变化部分:

问题解决型课题分为“自定目标课题”与“指令性目标课题”,根据中质协新准则将Action,改为Act,注重活动,由原来的“成果转化推广”改为“成果推广应用”。活动程序框图与原来的框图有变化,增加了虚框,由原来指向原因分析改为指向虚框,指令性目标课题目标框由“目标可行性分析”改为“目标可行性论证”,强调客观事实。课题类型由原来的“现场型”2020年过渡以后分别分为《问题解决型》和《创新型》课题。针对存在问题,QC小组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课题,选择的课题要在小组能力范围内,课题宜小不宜大;课题名称直接,尽可能表达课题的特征值;选题理由明确、用数据说话。课题的来源一般有指令性课题、指导性课题、自选性课题。

1.2、小组选题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组织方针、目标关键点;

(2)在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问题;

(3)内、外部顾客及相关方的意见和期望。

2.现状调查

2.1现状调查

为了解问题的现状和严重程度,小组应进行现状调查:

(1)收集有关数据和信息,数据和信息应具有客观性、全面性、时效性和可比性(注:全面性排第二位了);

(2)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层整理和分析(注:不提分类);

(3)通过分析数据明确现状,找出症结(注:不提问题症结),

确定改进方向和程度,为目标设定和原因分析提供依据。注:症结问题 1.课题;2.症结以外的其他问题(指令性目标课题)

2.2、排列图绘制相关要求:数值要在50个以上,项目多余4项。最多也不宜超过8-9项,数据少于50个,项目只有3项,应用饼分图柱状图或其他简易图表。找到“关键的少数项”,必须是本  QC小组有能力解决的最突出项目,否则应重新分类、画图和寻找。“其他”栏应放在最后,“其他”栏数值不能为“1”。要求纵向坐标在100%之后不再延伸,没有箭头,刻度标在内侧;分析同一层次的问题。

2.3、小组自定目标的设定可考虑:

(1)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或要求;

(2)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

(3)顾客需求;

(4)组织曾经达到的最好水平;

(5)针对症结,预计其解决程度,测算课题将达到的水平。

2.3、目标设定应与小组活动课题相一致,并满足如下要求:

(1)目标数量不宜多;

(2)目标可测量、可检查;

(3)目标具有挑战性。(注:这是自定目标课题的第三步,是指令性目标课题的第二步。)

3.目标可行性论证——指令性目标课题应在设定目标后进行目标可行性论证.

3.1、目标可行性论证可考虑:1、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2、组织曾经达到的最好水平;3、把握现状,找出症结,论证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以确保课题目标实现。(注:这是指令性目标课题的第三步,自定目标课题没有此步骤。)。

3.2、目标可行性论证与现状调查的异动点:

(1)相同点(找症结)都要通过全面深入地挖掘反映课题(问题)具体表现的数据和事实,从而找出其症结;

(2)不同点(症结之外问题)

在自定目标情况下,小组在运用测算分析方法确定目标在什么水平时,需要对症结进行问题解决程度的测算,然后留有一定余地确定目标。而在指令性目标(小组不可改变)情况下,运用测算分析方法时当然也要首先对症结进行测算,当测算结果满足不了指令性目标要求时,就可不局限于症结,而考虑顺次将症结之后的次要问题进行测算,直至可保障指令性目标的实现。

3.3、目标可行性论证----小结

(1)针对症结或问题,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达到的水平,论证目标实现的可行性;(测算、同行业、组织曾经达到水平3个方面)。

(2)测算时,可不受症结的限制;

(3)指令性目标:上级下达给小组的课题目标,小组直接选择上级考核指标、顾客要求等作为课题目标。

(4)常用分层法、调查表、排列图、简易图表等统计方法;

4.原因分析

4.1、小组进行原因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针对问题或症结进行原因分析;

(2)因果关系清晰、逻辑关系紧密;

(3)可从人、机、料、法、环、测(5M1E)等方面考虑,以充分展示产生问题的原因,避免遗漏;

(4) 将每一条原因逐层分析到末端,以便直接采取对策。

4.2、原因分析常用统计方法

(1)因果图 :针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原因之间没有交叉影响 ,一般不超过四层;

(2)树图 (系统图):针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原因之间没有交叉影响,没有层次限制

(3)关联图:a、针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原因之间有交叉影响。

B、针对两个以上问题一起进行原因分析,部分原因把两个以上题纠缠在一起,没有层次限制。

4.3原因分析常见问题

(1)原因分析没有针对症结;

(2)原因分析没有分析仅仅一层,有的没有分析到具体的端;

(3)原因分析遗漏因素。如有测量要求,却没有测量方面分析。

(4)因果关系倒置,或者将没有因果关系的原因串连在一

(5)关联图中,原因之间缺少交叉影响;

(6)两个问题用一张因果图、系统图分析;

(7)系统图连线用箭条线。

5.确定主要原因

5.1、小组应针对末端原因,依据数据和事实,客观地确定主要原因:

(1) 收集所有的末端原因,识别并排除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原因;

(2)对每个末端原因进行逐条确认,必要时可制定要因确认计划;

(3)依据末端原因对问题或症结的影响程度判断是否为主要原因;

(4)判定方式为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

5.2、要因确认的过程有繁有简,在编写小组活动成果时,无需全过程复述,可以将重点内容编写成要因确认记录。一个末端原因就应该编写一条要因确认记录。记录的顺序也应按照要因确认计划表中的顺序安排,以便编写和查阅。要因确认记录中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条:

(1) 记录编号与对应的末端原因;

(2) 确认方法方式:现场测量、试验及调查分析;

(3) 确认对应问题症结是否有影响;

(4) 确认过程;

(5) 确认对问题症结的影响程度;

(6) 责任人及活动时间;

(7) 结论。

在叙述确认影响程度和实测情况时,宜根据数据特点设计一些表格,例如检查表和统计方法分析,这样能够将情况叙述得更清晰。

6.制定对策

6.1、小组制定对策应:

(1)针对主要原因逐条制定对策;

(2)必要时,针对主要原因提出多种对策,并用客观的方法进行对策的评价和选择;

(3) 按5W1H要求制定对策表,对策明确、对策目标可测量、可检查,措施具体。

注:5W1H即What(对策)、Why(目标)、Who(负责人)、Where (地点)、When(时间)、How (措施)。

6.2制定对策常见问题

(1)对策表5W1H栏目不全;

(2)对策与主要原因不对应;

(3)对策目标不可测量,不可检查;

(4)措施缺少具体的步骤(对策表措施不够具体);

(5)时间没有按照年月日设置;

(6)对策表的制表时间在完成时间之后或相同,有的没有留出足够的实施时间。

7.小组实施对策:

1、按照对策表逐条实施对策,并与对策目标进行比较,确认对策效果。

2、当未达到对策目标时,应修改措施按新的措施实施。

3、必要时 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环保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8 所有对策实施完成后,小组应进行效果检查

1、 检查小组设定的课题目标是否完成。(注:第一)

2、与对策实施前现状对比,判断改善程度。(注:第二)

3、必要时,确认小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对比)

9.小组制定巩固措施应:

1、将对策表中通过实施证明有效的措施,纳入相关标准或管理制度,如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设备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2、必要时,对巩固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跟踪。

10.小组应对活动全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提出今后打算:

1、 针对专业技术、管理方法和小组成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

2、提出下一次活动课题。

QC小组活动要严格遵循PDCA程序,分析问题时做到了一环紧扣一环、具有逻辑性;在步骤方面,重点加强确定主要原因步骤的学习和实践,掌握按照末端原因对问题症结影响程度的判断要求;在各个阶段的决策时能做到QC小组成员深入施工现场调查取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能恰当准确地应用统计方法,学习应用流程图、网络图、PDPC法等,提高活动的质量。通过QC小组活动,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等8个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 祁敏老师

1.创新型课题与问题解决型课题的不同点

1.1、立意不同---创新型针对需求;问题解决型针对问题。

1.2、程序不同-----创新型8个步骤;问题解决型10个步骤。

1.3、结果不同----创新的结果不一定很完美;问题解决型在原来基础上改进提高,逐步达到更加完美的程度。

1.4、方法不同-----创新型以分析、归纳、整理方法为主(头脑风暴法、亲和图、系统图、PDPC法、正交试验);问题解决型以数据分析方法为主(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

2.选择课题

2.1选题来源

小组针对现有的技术、工艺、技能、方法等无法满足内、外部顾客及相关方的需求,运用新思维选择的创新课题。

2.2小组选题应满足以下要求:

(1)针对需求,通过广泛借鉴,启发小组的创新灵感、思路、方法等,研制新的产品、服务、方法、软件、工具及设备等;

(2)课题名称应直接描述研制对象;

(3)必要时,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2.3选择课题常见问题

(1)只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大篇幅分析问题或难点),而未将其转化为内外部顾客及相关方需求。

(2)只查新,说明同行业没有;而无广泛借鉴,缺少借鉴的内容。

(3)有借鉴的内容,缺少借鉴的数据。借鉴内容没有数据时,也没有明确借鉴了何种原理、技术或实物。

(4)在确定课题后,再进行借鉴和查询,把借鉴查询与选题隔离。

3. 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论证

3.1 设定目标满足以下要求:

(1)与课题需求保持一致;

(2)目标可测量、可检查;

(3)目标设定不宜多。

3.2小组应对设定的课题目标,进行可行性论证。

(1)依据借鉴的相关数据进行论证;

(2)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与判断。

3.3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论证常见问题

(1)目标与课题的需求不一致。

(2) 目标不可测量,也不可检查。

(3)目标过多,且相互间有关联(即一个目标实现,则另一个就可以实现了)。

(4) 目标可行性论证无可借鉴的相关数据(以及三种情况)作为依据,仅仅描述了资源保障条件,且只是定性描述

4 .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4.1小组针对课题目标,根据借鉴内容,提出方案应:

(1)提出可能达到课题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对所有方案进行整理;

(2)包括总体方案与分级方案,总体方案应具有创新性和相对独立性;分级方案应具有可比性,以供比较和选择。

 4.2 小组对所有整理后的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1)方案分解应逐层展开到可以实施的具体方案;

(2)应基于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的事实和数据,对每个方案进行逐一评价和选择。

4.3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常见问题

(1)提出的方案与借鉴的信息不一致。

(2)总体方案中有的不具备创新性和相对独立性。

(3)方案分解不彻底,未将最佳总体方案逐级分解细化为可以实施的具体方案。

(4)对方案的评价、选择缺少事实和数据依据,只是定性分析方案的优缺点。

(5)没有按照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进行比选。

(6)具体方案不明确。

5. 制定对策

5.1、小组制定对策应:

(1)将方案分解中选定的可实施的具体方案,逐项纳入对策表。

(2)按5W1H制定对策表,对策即可实施的具体方案,目标可测量、可检查,措施可操作。

(3)5W1H即:What(对策)、Why(目标)、Who(负责人)、Where(地点)、When(时间)、How(措施)。

5.2、小组制定对策应常见问题

(1)对策表的“对策”与“可实施的具体方案”不一致;

(2)对策表5W1H不全或增加“方案、项目”栏目;

(3)对策表“目标”不可测量、不可检查;

(4)对策表“措施”与“对策”不对应,“措施”没有具体展开;

(5)对策表“时间”没有按照年月日编制,制表时间在完成时间之后或没有留出足够的实施时间;有的时间描述为“全过程”;

(6)缺少N+1。对策表中的对策,仅有总体方案中各组成部分(或模块)的可实施的具体方案,缺少组装测试或整合调试运行的对策。

6对策实施

6.1、小组实施对策应:

(1) 按照制定的对策表逐条实施;

(2)每条对策实施后,应确认相应目标的完成情况。若未达到目标时,应修改措施,并按新措施实施;。

(3)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环保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6.2对策实施常见问题

(1)实施描述简单,没有按照对策所对应的措施,分步骤展开;

(2)实施过程描述通篇文字;

(3)未达到对策目标的要求或无法实施下去,却没有修正或调整措施;

(4)没有与对策表目标进行对比,只是定性描述达到要求。

7.效果检查

7.1所有对策实施完成后,小组应进行效果检查。

(1)检查课题目标的完成情况;

(2)必要时,确认小组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2效果检查常见问题

(1)效果检查没有在实施完成后进行;(时间段不对应)

(2)效果检查没有用数据与课题目标进行对比;

(3)对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分析,计算不合理。

8.标准化

8.1小组应对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并进行处理。

(1)对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进行标准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设计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或管理制度。

(2)对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将创新过程相关资料整理存档。

8.2标准化常见问题

(1)创新成果是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没有认定;

(2)将专利、论文、科技成果作为标准化内容;

(3)将行政后续跟进工作作为标准化的内容。

9.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

热门动态
  • 没有资料
相关文章
  • 没有资料

关注我们

集团简介
精品项目
资质荣誉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 地址:高邮市海潮东路38号(邮都文化广场内)
  • 电话:0514-84665878
  • 传真:0514-84665978
  • 企业邮箱:jsjy@jsjyjsjt.com
  • 邮箱:980210475@qq.com
  • 网址:www.jsjyjsjt.com
版权所有: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 备案号:苏ICP备11043840号 技术支持:仕德伟科技 苏公网安备32108402000708号